“悠悠萬事,吃飯為大”
今天豐收節
我們來說說
稻種里的閩人智慧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
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
小小的種子里
蘊藏著福建非一般的戰斗力
靠著一顆種子
福建人改變了世界!
圖源:武平發布
上世紀80年代以來,福建水稻育種在超高產品種選育、抗瘟不育系選育等方面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科學家的手,怎么曬得比我們的還黑?比耕田的還粗?”每到田間,中國科學院院士,福建省農業科學院原院長、研究員謝華安的一雙手,總會引發稻農們的好奇。
圖源:CCTV
正是這雙飽經風霜的手,選育出了中國推廣面積最大的雜交水稻品種,讓無數中國人端牢了自己的飯碗。
1972年,謝華安進入三明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工作。
當時全國正掀起雜交水稻協作攻關浪潮。作為三明南繁領導小組組長,他帶隊前往海南三亞,在那里開啟了長達數十年的雜交水稻育種研究生涯。
謝華安院士在福建南繁基地 圖源:福建省農科院水稻研究所
中國第一代雜交水稻恢復系主要由國外引進,不抗稻瘟病,缺乏自主知識產權。
在福建和海南,謝華安首創稻瘟病重病區多點多代抗稻瘟病選育程序,終于在1980年選育出抗稻瘟病、強恢復力、高配合力的恢復系“明恢63”。
“明恢63”被認為是中國創制雜交水稻恢復系的優良種質和遺傳貢獻最大的親本。
1984年至2014年,由其配組的雜交水稻累計推廣面積12.66億畝。
圖源:央視新聞
其中,以“明恢63”為親本選育出的雜交水稻良種“汕優63”,豐產性高、適應范圍廣、抗稻瘟病,迅速贏得南方稻區農民的青睞,種植面積以翻倍速度增長。
“1986年袁隆平院士到福建看到我,第一句話就說‘老謝,祝賀你,‘汕優63’已經是全國最大面積的品種了。”謝華安說他對這句話記憶猶新。
2013年4月10日,袁隆平院士(前排左二)、謝華安院士(前排左三)和朱英國院士等科技工作者在福建南繁育種基地視察。福建省農科院 供圖
1988年,“雜交水稻新組合汕優63”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但更大的獎賞在廣袤的田野上。
據統計,從1986年到2001年,“汕優63”連續16年是全國推廣面積最大的良種,是全國推廣面積最大、推廣時間最長、效益最顯著的雜交水稻良種。
圖源:央視新聞
不僅如此,“汕優63”還推廣到東南亞國家并進行大面積種植,被當地農民譽為“東方神稻”。
繼“汕優63”后,謝華安領銜的福建水稻育種團隊,在超級稻育種、航天育種、優質稻育種、抗稻瘟病不育系選育、兩系稻育種、再生稻育種和栽培等方面,屢創佳績。
近日,沙縣區6000畝再生稻陸續成熟,頭季稻喜迎豐收季。福建日報記者 游慶輝 通訊員 陳光銓 許琰 攝
福建水稻育種制種的成就,還遠遠不止于汕優63。
三明建寧,是全國最大的雜交水稻種子生產基地縣。全國每10粒種子里就有一粒來自福建建寧。
建寧縣=“中國稻種第一縣”
為什么是建寧?
水稻田很多人見過,但當你去到建寧,會發現這里的水稻田很不一樣。
位于建寧的水稻制種田,水稻高低相間。陳曉星 攝
早在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建寧就開始進行雜交水稻制種。
豐富多樣的地形地貌、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良好的時空隔離條件和優越的自然生態環境,讓建寧的農民歷史地選擇了水稻制種這一產業。
建寧城區航拍圖 曹建平 攝
建寧地處閩江源頭,它的丘陵與河流相互交錯,為種子生產提供了一道天然的屏障。
1975年左右,建寧先后選派了近千名農民和農技人員到海南學習雜交水稻制種,為雜交水稻制種技術的推廣普及奠定了扎實基礎。
2013年建寧被評定為國家級制種基地。近十年來,種業發展更是有了質的提升。
在生產過程綜合農機化率方面,從2012年的60%,上升到2021年的80%;當地的職業農民數,從2012年的只有5000多人,到2021年的11000多人。
近日,在建寧縣溪口鎮楓元村水稻制種基地內,制種農戶正在使用機械收割水稻。圖源:新華社
2021年,建寧全縣制種面積和產量分別達到15.3萬畝、3550萬公斤,產量占全國雜交稻種約17%——全國每10粒雜交稻種就有1粒來自建寧。
“建寧水稻種子”還獲得全國唯一水稻種子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在福建,不止是建寧,整個三明都是全國雜交水稻制種的傳統優勢制種區。
三明尤溪聯合梯田,上萬畝“金稻”進入最美觀賞期。圖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福建總站
2015年,福建出臺支持三明市建設“中國稻種基地”的六條措施。三明市確立以建寧為核心區,泰寧、寧化、沙縣為重點區,尤溪、將樂等縣為輻射區的三區布局,構建起“中國稻種基地”建設的“四梁八柱”。
目前,建寧、泰寧、寧化等縣建成高標準制種田30.7萬畝;建寧縣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成為全國第3個、福建省首個以水稻種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前為“福建省建寧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題名 圖源:三明市融媒體中心
2021年,三明全市制種面積28.8萬畝、產量6300萬公斤,產量約占全國四分之一,穩居全國雜交水稻種子生產第一市的地位。
圖源:三明日報
與此同時,福建省雜交水稻制種收獲面積達35.8萬畝,生產種子7600萬公斤,平均畝產212公斤,三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滿足了全國雜交水稻種植面積25%以上用種需求,穩居全國雜交水稻制種第一大省位置。
今年初,建寧、泰寧、寧化、尤溪4個縣又入選新一輪國家級制種大縣認定名單,標志著種業的進一步提檔升級。
水稻抽穗稻花開放 圖源:新華社
小小一粒種
關乎千萬家
新時代新征程上
福建人將繼續
助力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