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溫麗芬 夏巖緣)初秋時節,放眼福鼎大地,各項目工程建設現場,塔吊林立,機器轟鳴,建設正酣。今年,我市列入省重點項目25個,1至6月完成投資60億元,占年度計劃的68.26%;列入省、寧德市重點項目39個,1至6月完成投資63.1億元,占年度計劃的65.9%。上半年,我市工業項目新招商97.4億元,完成率97.4%;新開工項目5個,開工率完成62.5%。
工業興則城市興,工業強則城市強。十八大以來,我市堅定實施“工業立市”發展戰略,以全產業鏈布局、高精準定位加快打造現代產業新體系,開啟了逐夢千億工業時代,建設寧德大灣區沙埕灣生態臨港產業城市的新篇章。
日前,在福鼎凱欣電池材料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鋰電池電解液項目現場,9棟單體建筑已拔地而起,廠區內工程車輛往來穿梭,工人們分工協作,緊密配合,現場一派繁忙。據了解,該項目是圍繞福鼎時代鋰電池生產基地,配套引進的新能源電池產業鏈項目之一,總投資超6億元,主要生產動力電池電解液。
“目前我們廠房已經處理收尾建設階段,設備安裝已經就位,進入設備打壓和清洗的階段,預計在四季度可實現投產,整個產能設計10萬噸,產值一年在60億左右。” 福鼎市凱欣電池材料有限公司生產廠長歐陽潤說。
近年來,我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托,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改革創新,立足更廣視角、更高維度,謀劃“金娃娃”項目,全力建設寧德大灣區沙埕灣生態臨港產業城市。
以創新發展理念引領工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寧德四大主導產業,我市大力開展“一把手”招商,以商招商,精準招商。2021年來,重點推進正極材料、電解液、結構件等鋰電新能源配套項目產業招商,完成邦普新材料二期、國泰華榮三期、天賜二期、川德循環產業園、領福新能源等鋰電配套及新興優質產業項目簽約,為我市產業步入千億時代提供有力支撐。
與此同時,加快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發展,成為福鼎制造業邁向千億時代的新起點。2021年,寧德時代全球布局的最大單體項目福鼎時代鋰離子電池生產基地項目落戶福鼎,刷新了當年簽約、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寧德速度”;鼎盛鋼鐵一期、邦普一期前驅體廠房建成投產;凱欣材料一期、國泰華榮二期、匯得三期、瑞川環保動工建設,鋰電新能源千億級產業集群和精品鋼百億級產業集群初具規模。
新興產業漸成規模,傳統產業也加快升級。我市積極引導華益機電、友力化油器等優勢企業往電噴化油器、通機整機、高端裝備等方向轉型提升,實施智能機械臂、加工中心、數控機床等“機器換工”設備升級改造,推動化油器產業智造升級。有效實施合成革分類管理辦法。開展小微園建設百日攻堅行動,建成寧德市首個小微企業標準化產業園——文渡緊固件小微園,先進經驗做法在寧德市示范推廣;完成白琳金山石材小微園建設,實現“破舊立新退轉升聚”30家企業入駐標準化園區,創出傳統產業轉型新樣板,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
面對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求,拓展和優化產業空間無疑是當前的頭等任務。為此,我市深入貫徹“以產促城、以城興產、產城融合”的發展理念,精心構建雙岳前岐、佳陽和龍安店下片區“三大”發展平臺,全力構建“3+X”先進制造業體系,豐富完善產業布局,促進筑巢引鳳,助力寧德大灣區沙埕灣生態臨港產業城市建設。
目前,我市大力培育鋰電新能源、冶金新材料、清潔能源等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高標準、高起點規劃建設三個千億級產業片區,聯動培育若干個百億產業,工業發展動能不斷提升,進一步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
奏響奮進最強音,擘畫發展新藍圖。“圍繞‘三抓兩創一目標’落實機制,我市還將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圍繞產業鏈招商,延鏈補鏈強鏈,大力發展鋰電新能源、冶金新材料、化工新材料、清潔能源等新興產業,立足本地產業基礎,持續提升食品加工、汽摩配等傳統產業,全面推進制造業提質增效,從而實現‘再造一個新福鼎’的目標。”副市長鄭興邦說。
如今,隨著福建沙埕灣跨海公路通道順利通車,濱海大道、福州港沙埕港區進港航道等工程相繼吹響“沖鋒號”,交通基礎設施的不斷提升為當地社會經濟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一個產業配套更全、研發水平更高、綜合競爭力更強的經濟區域漸成規模。據統計,2021年,福鼎GDP總量達4542448萬元,較十年前增幅64.5%;人均GDP 達82068元,較十年前增幅59.5%。
站在“十四五”新發展的起點,福鼎市還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加快建設寧德大灣區沙埕灣生態臨港產業城市,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福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