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新聞網訊(吳倩雯)11月2日,記者從福鼎市民政局獲悉,2022年,該局深化推進困難群眾“漏保”“漏救”點題整治,6月份以來,經摸排審批,新增納入農村低保保障92人、特困人員保障15人、低保邊緣人口102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41人,實施臨時救助141人次,社會救助成效得到提升。
為進一步提升社會救助精準化水平,在市紀委監委的監督推動下,今年以來,市民政局在2021年點題整治取得階段性成效的基礎上,繼續深入開展“整治困難群眾‘漏保’‘漏救’問題,加強低保、特困、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等困難群體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切實筑牢民生兜底保障防線。
以往,社會救助主要依靠困難群眾上門求助,但部分困難群眾因不熟悉政策或無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等原因,與社會救助失之交臂,為防止困難群眾“漏保”“漏救”,市民政局建立困難群眾巡訪制度,采取鄉(鎮)查不漏村、村查不漏戶、戶不漏人的方式,組織村(社區)干部、包村(社區)干部入戶排查,落實鄉鎮全面排查、市重點抽查,織起一張市、鄉、村(社區)三級聯動網絡,推動社會救助工作由“坐等申請”向“主動發現”轉變。截至目前,全市已排查重點排查對象11784人。
同時,為暢通社會救助求助渠道,市民政局積極落實社會救助“一件事”服務,通過閩政通APP民政專區,實行“線上”“線下”同步申請,極大地方便了困難群眾申領各類社會救助服務。
為提高困難群眾對社會救助政策的知曉度,市民政局結合“社會救助政策宣講進村(社區)”宣傳月活動,在全市進行多形式、多渠道宣傳。截至目前,全市市、鄉兩級累計開展社會救助業務培訓學習會9場次,培訓人數281人次,宣傳活動2場次,共制作并分發了宣傳材料3000多份。
此外,市民政局還充分發揮共聯共享的機制作用,與鄉村振興(扶貧)、醫保、殘聯等部門的相關數據進行實時對接,協同配合,建立全省特殊困難群眾排查工作臺賬,并將低保邊緣人口錄入“福建省社會救助綜合服務平臺”,全面建立低保邊緣人口數據庫,健全動態監測。
下一步,市民政局將繼續做好“漏保”“漏救”點題整治延續工作,組織廣大干部深入基層、深入一線、深入困難群眾家中,將邊摸排、邊梳理、邊解決問題貫穿始終,切實做到“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